简体 | 繁体 | 英文
CSCEC

新闻中心

综合新闻
谷大川:革命人永远是年轻
发布时间: 2022-11-17 分享到:

军魂永驻·谷大川

1.jpg

来到老人家门前,抬头便可以看见“光荣之家”的铁牌,在昏暗的楼道里,微微发亮。打开门,午后的辉光从窗子溢淌进来,老人站在光里,冲我们招手。这是一位89岁的老同志——原基建工程兵22支队212团老兵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(公司前身)原总经济师,谷大川。

见到我们这些“小友”到来,老人很开心,要到窗台上拿几个苹果。窗台上堆满了书和报纸,苹果散落其间,若不是看到两只印着“建字211部队”、略有锈迹的铁碗,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老兵的家。

坐定之后,老人感叹道:“公司现在真是好了呀,有这么多的年轻人。”我们向他介绍公司已位列中建号码公司前十名,他脱口而出:“第六!”在接下来3个小时的交谈中,老人亲历的那段峥嵘岁月,一下子重回到了我们眼前。

对谈中,谷大川两次说道:“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有三个,诚信、感恩和为人,诚实守信、懂得感恩的人,为人一定不会差。”

“人,首先是诚信”

2.png

“人,首先是诚信,如果一个人满嘴跑火车,那他就不可托付。”采访时,谷大川说道。

1983年初,接到上级指令,谷大川调任212团1营党委副书记。当时1营受命负责建设徐州中国矿业学院(现中国矿业大学),建设任务包含12层教学主楼、电教馆及联含实验室、科学馆、中试场的施工。接到任务当晚7点,“矿院”邢院长对谷大川说:“‘矿院’高教部今年9月1日扩招,新生要入驻教学主楼。你们必须在7月30日交工。”谷大川当即答复:“7月30日保质保量交工!”然而当时,部队面临改编,营队思想波动较大,工期又紧,形势严峻。

谷大川一夜未眠,次晨即召开党委扩大会,传达矿院工期安排。他向大家说起1966年整编入伍授军旗时,部队首长的话:“基建工程兵的建军方针,是劳武结合,能工能战,以工为主。若失去了‘能工’,还算什么‘基建工程兵’?” 紧锣密鼓中,谷大川做了几件事:摸清项目,把20余万个定额总工日,下达到各工种完成;动员骨干带头,全营官兵站好部队最后一班岗;倒排工期,明确奖罚,工序上一次成优,质量上一票否决,工完料净场清;关键分项工程集中兵力打歼灭战,重要部位连轴转……千斤重担众人扛,项目建设飞速推进。

然而就在这时,2连负责的科学馆地面却出现了质量问题。时间紧迫,砸掉重来可能时间不够,不砸掉质量上又不满足要求,这可让大家犯了难。谷大川转头想起自己的承诺,“于是一咬牙、一跺脚,决心砸掉重干”,这举动在矿院工地引起很大反响,邢院长大加赞许,这一做法也成了对广大官兵的一次深刻的质量教育。

7月30日,矿院12层教学主楼如期交工,获得建工部优质工程荣誉,其它工程也先后竣工。9月1日,当年轻的学子步入新教学主楼时,战士们发出会心的微笑,似乎忘记了数月的辛劳。

1983年9月,212团集体改编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,谷大川在内的2496名官兵脱下戎装换工装,成为中建八局四公司的第一代创业者。1984年5月,四公司奉命由徐州迁往山东东营。

作为先头部队,谷大川到东营“打前站”。一下车,一望无际白花花的盐碱地,让他心头一颤,建设东营的命令已然下达,可这样的条件,怎么向队伍的兄弟们交代!当时,有人主张在动员时,对东营的环境进行美化,声称这里“将建成一座德国园林式的未来城市”,谷大川不同意:“虚假地说,只会起到负作用!”在动员会上,谷大川告诉兄弟们:“东营我去过了,实话说,那里是一塌糊涂!条件艰苦,可咱们是建设者,咱们就是去吃苦的,条件不好才需要咱们去建设,咱们就是要把东营建设好!”

1984年,这支创业团队开进东营。直到1993年退休,谷大川“一头扎在东营”9年,第四建筑公司在此先后建起了孤东采油厂住宅楼、华东石油学院教学楼、胜利油田七中教学楼、微波楼等等工程。

果戈里说:“建筑是世界的年鉴,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,它依旧还在诉说。”这些建筑,默立在岁月的长河里,记录着谷大川对兄弟们的诚实,以及兑现“建设东营”这一承诺的诚信。

“共产党让我一个毛学生见了很多世面”

3.jpg

采访时,我们提出要和老人合个影,他欣然答应。架好相机,他却让我们稍等一下,然后小心翼翼捧出了一个盒子,他告诉我们,那是“党给他的最高荣誉”。打开盒子,里面是一枚“光荣在党50年”勋章。

1978年,212团组建前夕,谷大川所在的基建工程兵211团11连,奉命由“辽化”调往南京,承担南京烷基苯厂施工任务。当时,谷大川是连队的主管技术员,施工任务是水场的送变电站及泵房工程,该工程规模不大但属关键工程之一,为让工程尽快开工,他提早进行施工组织编制、现场测量定位等准备工作,并在审图过程中,结合实际,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,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,为工程节约了数万元资金。

开工后,无论分部工程,还是分项工程,谷大川和队伍都严格按规程操作,获得了甲方认可,后期隐蔽工程甚至被甲方认定为免检项目。甲方的信任,增强了谷大川和队伍高效履约的责任感,整个施工过程中,队伍几乎没有停过一天工。1978年是南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,队伍“顶着酷暑、出大力、流大汗”,最终工程提前竣工,经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。

让谷大川意外的是,作为一名技术干部,他高效完成分内工作,竟受到了党组织高度肯定,部队为他记三等功一次,并提前晋升一级工资。这样的肯定让谷大川很振奋,在回忆文章里,他写道:“这件事,已过去几十年,可每每想起,还是历历在目,让人心潮澎湃又深感自豪。”

4.png

1979年初,谷大川奉命调入212团,当年4月,他接到建设山东电力职工医院病房楼工程的任务,组织上交代:要尽快熟悉图纸,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,拿出一个高水平的施工方案,以尽快投入施工。

不敢耽误片刻,谷大川立即着手施工组织方案编制。电力职工医院病房楼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中段居民区,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,这样狭窄的居民区施工任务谷大川还是首次接触,项目存在不少难度:场地狭小,牵扯到扰民、安全、材样堆放等问题;现场开挖工程量大,排水作业极多;工期紧、任务重。根据这些特点,谷大川确定了“以好为核心,好中求快”的方案编制原则,方案很快落地。

4月30日,谷大川向参加施工的官兵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工前动员,5月1日,项目开工,队伍按前期编制好的施工方案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施工,主体施工集中全营瓦工上阵,干部跟班作业,战士干劲十足。经过一个多月昼夜奋战,七层大楼主体屹立在经十路边,当年12月底工程按期竣工。建设中,谷大川在技术层面做了不少工序优化:项目一改传统“先做墙面抹灰,后做地面施工”的工艺,在主体内完成四层后,水磨石先施工,四周留出一道最后再细磨,缩短了工期,节约了人工和材料;项目采取机械喷涂抹灰工艺,取代人工操作,工效显著提高,工期也大为缩短。

项目建成一年后,在进行工程质量回访时,医院领导对谷大川说:“解放军干得就是好!感谢你们!”院领导的表扬,让谷大川记忆深刻。谷大川动情地对我们说:“这一辈子,艰苦,但也锻炼出来了。我很感谢共产党,让我一个‘毛学生’,走了这么多的路,见了这么多的世面。”

“革命人,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”

5.jpg

两个姐姐相继当兵,1966年,谷大川也投身军旅。歌曲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》唱:“革命人永远是年轻,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……”部队生活锻炼了谷大川的体格,虽年至耄耋,他仍口齿伶俐、步伐稳健,部队生活还磨砺了他的精神,养成了他苍松般的性格。

苍松的精神是拼搏。

20世纪50年代,国家计划在西安建设国防工程114厂(航空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)。作为“一五”时期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,该工程是专业从事飞机作动系统、机载武器发射系统、货运系统和制冷系统科研生产的大型厂房。“我(谷大川)是一个厂房的负责人,那时候还不叫项目经理。”项目受到苏联支持,常有苏联专家在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的陪同下前来指导。“苏联就提文明施工嘛”,但彼时国内文明施工的经验相对较少,一边开路一边干活,这对施工推进造成了影响。迎难而上,谷大川统筹现场规范化管理与生产任务,“肩挑人扛,拼着干、抢着干”,仅用1个月,完成了2000平方米的施工任务,获西安日报头条报道。

苍松的精神是乐观。

建设西安航空学院(现西北工业大学)时,谷大川“住土坯房子,上面是稻草”,“礼拜一到礼拜六,每天就是宿舍门到工地”,“干的好了,高兴,礼拜天就去看电影,两毛五分看一场电影,进口片,抗战片”。谈及工作状态,他笑着说道:“那时候工作累,但不觉得辛苦”。有一次项目放探亲假,连带路上的日子,谷大川只外出了12天便赶回项目。“走的时候,说老实话,舍不得离开,回来以后,放下包,就到工地。那时候我跟工地,说句不合适的,比夫妻关系还亲。” 回忆起那段岁月,谷大川说道。

苍松的精神是执着。

212团改制迁往东营后,第四建筑公司承建了滨州沾化棉纺厂项目,项目结束后,工程款一直没有结清。谷大川主动请缨,带着公司的法律顾问和施工队长,便赶往了滨州。哪知业主方却选择闭门不见,“就是天王老子来了,我们也不见”,谷大川当即便联系政府进行协调,终于同业主见上了面,业主在和谷大川握手时,谷大川却故意摆起了“脸色”,他说:“你先别急着握手,先跟我讲清楚,这钱,到底结不结,什么时候结,一次结多少?”就这样,凭着强硬的态度和反复的对接,这笔工程款最终实现了回款。谷大川说:“那时市场环境已经大变,从前活找我们,如今我们找活,找米下锅,公司很困难,所以我一定要把这笔钱全部催回来。”

苍松的精神是正直。

90年代初,市场经济体制刚刚推行不久,房地产业存在不少乱象,那时谷大川到青岛建设汇泉王朝大酒店,有过亲身经历。“有一样钢筋,焊位不合格,运上(项目)去了”,现场人员见阻止不了,连忙联系谷大川,谷大川不含糊,当即找到负责技术质量的同志表明态度,“我的意思,必须要拿掉,将来一发生了问题,首先找到你,因为你是技术负责人”,一句话,这位同志怕了,最终把钢筋撤了下来。“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,你说啥就是啥,但是有一点,认真。”因为认真,谷大川也遭遇过一些麻烦,有次在项目上有人对他说“谷总,你小心点”,他当即反问“我小心什么?”,随后便把这话反馈给了单位领导。谷大川的作风受到肯定,当时每次开会,领导总会让他发言,“他讲实话,我爱听”,对此谷大川颇感慨地回忆道:“我们搞工程的,不容易,马马虎虎,放弃原则,很简单,我总觉得不能昧良心。我只要在那一天,就绝不允许他胡整。”

洛克曾说:“健全的精神,寓于健全的体格。”可我在老同志的身上却看到了另一个关于肉体与精神的答案——也许,正是部队赋予他的苍松般的精神,支撑起了他苍松般的体魄。

到今年,谷大川已经退休近30年,他每周仍会让我们寄去报纸和书籍。在他的客厅沙发、卧室床头处,各有厚厚一摞中建集团的报纸和一把放大镜,“在卧室、在客厅总要时时翻翻”。巴金说:“我是为了别人而活着。”在这句话上,谷大川找到了共鸣,他说:“我在建筑行业工作了一辈子,到如今老了,也离不开这个行业。”

对于建筑业未来的发展,谷大川态度乐观,“这个行当,到了哪个社会,也不会消失”。离开时,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们:“你们这一代,是年轻的一代,是幸福的一代,但也是扛大责任的一代,毛主席不是说嘛,‘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’。现在这个‘风流人物’,就是你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