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安置房,干得比商品房都好”
2018年底,新一轮寒潮过后,青岛的气温达到了历史新低点。大沽河畔,草枯野黄,零星散落的几棵秸秆,支撑起阴郁的天空。就是在这时,段仕伟同大雪一起,踏上了胶州李哥庄镇,这片寒霜冻结的土地。
彼时,还鲜有人知道,一座关乎李哥庄11个村庄4500余户居民回迁的重点工程——李哥庄新型社区——将在这里拔地而起。这是段仕伟将要开拓出的一片热土,一个有着77万平米建筑面积,涵盖47栋住宅、商务酒店、农贸市场、幼儿园、综合办公楼的“庞然大物”,一个依托青岛胶东国际机场,打造临空生态智慧小城市的安居乐业之梦。
事关民生,业主方对项目品质和建设速度提出了高要求。然而,这样一个典型的边拆迁、边设计、边施工的“三边工程”,还面临着建设地偏远,资金资源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。困难,重重的困难,压在了段仕伟的双肩。
作为ppp项目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),李哥庄项目的资金运作步履维艰。一边是群众的期待与业主和公司的信任,一边是资金不足的困境。段仕伟暗下决心,要顶住压力,做成这“无米之炊”。进场之初,段仕伟用时3天与团队研讨,采取了“多支队伍分担子”的战术,同一道工序“能选两家队伍就不选一家队伍”,以此分摊各方压力;段仕伟还积极对接业主方,摆事实、讲困难,为项目争取到了部分先期工程款和作为抵押的房产。然而,用房产抵押工程款,很多劳务队伍并不“买帐”。为此,段仕伟带领团队四处游说,一天打出100多通电话,并制定激励机制,对于各劳务队伍进行分级,将主动担当的劳务单位列入战略合作伙伴,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形成紧密的统一战线,解决了项目资金困难的问题。
项目管理的难题也渐渐浮现出来。项目规模巨大,工期紧张,5个地块的施工齐头并进,高峰期现场可达2000余人,却只配备了30余名管理人员。段仕伟放弃了传统的“纵向管理”,推出“矩阵式”的管理模式,在每个地块建立管理团队,明确负责人,并优先配强现场管理人员,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”,项目整体由项目铁三角统筹管理,既赋予了各个地块因地制宜的自主性,又确保了项目建设节奏的可控性;此外,段仕伟还要求各劳务队加强队伍管理人员配备,以质量员为例,一般项目只要求每支劳务队配备1名,在李哥庄新型社区则要求每支劳务队配备2名,通过劳务协助管理,减轻人员不足带来的管理压力。段仕伟常跟项目上的兄弟们讲;“公司派咱们来就是克服困难,解决问题的,要是人、财、物都得你配的足足的,要我们干啥!”
正当建设渐臻佳境,2020年新冠疫情骤然来袭,项目同整个青岛一起被按下“暂停键”。项目部“人去楼空”,进入停工阶段。段仕伟没有“停工”。疫情稍见缓和,他便走访当地政府,调研当地复工条件,通过政府开设的绿色通道,从临近区市调集人员、物资进场,为复工做准备。3月底,胶州市政府开放第一批复工试点工程,李哥庄新型社区名列其中。那时健康码尚未普及,段仕伟“追根溯源”,施工人员凭车票进场,并严格执行到访前3天报备制度,“当时有个领导,没有报备就要来项目,我们都没有让他进入”;核酸检测刚刚推行,段仕伟便联系政府,在项目门口设定了核酸检测点,实行全覆盖核酸检测。后来,项目部作为防疫模范,迎来胶州市委市政府领导观摩调研。
凭着不怕困难、不讲条件的担当,段仕伟带领团队披荆斩棘,2018年25天完成1.2万颗CFG桩施工,提前10天完成业主节点要求;2019年披荆斩棘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,实现年人均产值2300余万元。项目开工后,4个月首座单体实现正负零,15个月实现47座主楼全部封顶,2022年9月30日,项目正式竣工交付。胶州市领导每次到项目调研都会连连叫好,业主方也动情地说:“一个安置房,干得比商品房都好!李哥庄项目,要作为我们公司未来建设的标准和榜样去学习!”
“救命的工程,就得拼命地干”
2022年3月,刚过惊蛰,疫情的复燃打破了初春的寂静,莱西“沦陷”。感染者数量一度突破1600余例,转运隔离5000余人,当地医疗资源难以支撑病患需求。青岛市当机立断,计划在莱西建设姜山方舱医院、姜山及体育中心隔离场所,这是当时山东省面积最大、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方舱医院。
3月10日凌晨1点,一通急促的电话叫醒了段仕伟,“到莱西援建”,他即刻出发。凌晨3点,段仕伟抵达莱西,直奔现场,调研建设条件,并联系施工队伍。凌晨6点,第一批劳务队伍到达。下午3点,由段仕伟独立负责的莱西体育中心隔离场所开始施工。此时,距离段仕伟接到通知仅过去14小时。开工之初,生活区、办公区等临建设施尚未建成,段仕伟与参建人员在工作间隙只能在车上休息,一天下来,没有吃上一口热饭。
3月11日,莱西新增确诊109例。势态严重,交通管控严格,施工人员进场困难,材料供应不及时,管理、施工人员也缺少方舱建设经历,施工经验不足。同时,方舱建设规模大、要求高、工期紧,建设困难接踵而至。段仕伟借鉴李哥庄项目的经验,联系政府主管人员沟通协调,开辟绿色通道,从周边市区招募工人、抽调物资。建设过程中,他为项目引入建设者2000余人次,现场高峰期作业人员达到了1000人,他还先后为项目调入板房近1000间,集成卫浴800余套,保障了后续施工。
同时,他也协调建设各方,规划项目人、材、机使用,最大限度利用手头资源加快项目建造;制定详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,并按照施工计划和现场情况动态调整,确保不误工期;合理穿插各项工序,注重样板引路,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。
每天平均扎在现场的时间要超过15个小时,睡眠则不足4小时,日巡查项目4次以上,行走4万步已是段仕伟的常态。“唯一对不起的,是我的家人。在莱西,我几乎没和家里人通上过电话,他们找我,我在现场,我想起要回电话的时候,往往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,他们早都睡下。” 谈及家人,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红了眼眶,“有一次好久没和老婆通话,半夜她突然打过电话来哭着说担心我,说什么也要来项目看我,我硬是劝了半天,她才作罢。”
7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,莱西体育中心项目1377间隔离房间,217间管理用房交付使用。然而,迎接段仕伟的并不是鲜花、掌声与假期,而是烟台疫情的召唤。
“我有经验,让我去!”4月6日,烟台疫情告急,段仕伟再度请缨,转战烟台应急安全培训中心项目。23天, 400余张病床、600余个房间、1000余个标准箱及配套的数千吨钢结构施工,如期交付。“救命的工程,就得拼命地干。”提起这段经历时,段仕伟说道。
“咱的工作,就是服务项目”
自2006年参加工作,从项目施工员干起,到2022年5月,担任青岛公司副总经理,段仕伟已在项目一线坚守了16年。“以前是负责一个项目,现在是负责所有项目。”面对新的职务,段仕伟没有放松下来。
到青岛公司“报到”后,段仕伟凳子还没坐热,就到项目去调研检查了。他用20天的时间,把青岛公司40多个项目走了一遍。每到一个项目,同项目经理简单碰个头,就直奔现场与一线的管理人员、工友交流,了解项目的进展、安全管理和资源保障情况,询问遇到的困难,检查存在的问题,并支招答疑。康复大学项目工友王龙(化名)回忆道:“他(段仕伟)是真懂这个,你有啥干的不对,他能直接说出来,还能教你怎么干。”
段仕伟到任后不久,李哥庄新型社区项目迎来930交付节点。他带头冲锋,每周至少巡查项目2次。在项目冲刺收官阶段,他驻点蹲守半个多月,组织青岛公司生产体系近六分之一的人员前往施工现场,进行扫尾工作,制定了“项目经理总负责,地块负责人分段负责,栋号长分楼负责”的方针,带头巡查各处施工状况。
2022年9月30日,李哥庄项目竣工交付,完美履约。段仕伟的身影却没有出现在庆祝竣工的大合影上。据同事回忆,那天他赶去了另一项目的参加“安全生产会”。
“抓生产,就是抓两头,促中间,履约好的我必须保证他完美履约,履约不好的我就想办法去达到业主的要求,这都要求我们对项目情况有个清晰的认识,所以要经常到项目上去,必要时要一直扎在项目上,绝对不能放松。”段仕伟这样说道,“在大楼里,是看不到项目的。”从事生产副总仅半年,他已经用掉了4个记录工作的笔记本,每一个都密密麻麻,写满了项目调研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注意事项。他把办公地点定在项目上,“在机关不‘习惯’”。如果公司没有会议,他就“把自己钉在施工现场”,每天固定到1-2个项目检查,有时紧凑一些,可以检查4个项目。
任职多年,段仕伟先后拿到了局年度先进工作者、局年度先进个人、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。领导说他踏实,同事说他务实,他笑着说道:“咱的工作,就是服务项目。”